親切成立 初期成立目的是希望籍着不同種類有益身心的活動,為社會上一些基層兒童提供免費的康樂活動,令他們與其他人士一樣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快樂。 親切早期的標誌以一隻風箏代表,象徵所有兒童均可自由結交朋友、遊戲和無阻的享受活動的樂趣。
首次開展少數族裔兒童服務 親切早期以慈善信託基金形式運作並資助和組織義工籌辦不同活動給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並於1985首次在越南難民營中舉辦兒童同樂日。當時,親切是少數能進入越南難民營或與越南船民兒童外出活動的慈善機構。 隨着越南船民羈留中心的關閉,長達十九年的越南船民兒童服務亦完滿結束。整個計劃令無數被隔絕的兒童能重拾歡笑。
成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受惠機構 獲香港賽馬會贊助三十萬元的日營及宿營活動的經費。活動為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兒童及青少年創造一個寶貴的共融經歷,透過親身的接觸和相處,於遠離市區和遊戲環境中開懷接納、改變偏見。
邀得行政長官夫人成為親切贊助人自 1998 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夫人董趙洪騁女士、第二任行政長官夫人曾鮑笑薇女士及第三任行政長官夫人梁唐青儀女士分別於任期內成為親切的贊助人,大力支持親切不同層面推動共融的工作。
進行全港首個有關共融研究 ──「共融在香港」 親切委託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進行了全港首個「共融在香港」研究,以探討港人對共融現況的看法。研究顯示市民對共融社會的渴望和確定對兒童的重要性,內容引起社會對共融的關注和踏出瞭解這個課題的重要一步。
開展「小小共融雜耍家」計劃 親切成立全港第一隊由能力障礙兒童及商界義工組成的雜耍隊伍。透過互動有趣的雜耍,提升能力障礙兒童的自我形象及信心,同時打破對能力障礙兒童的定型觀念、隔膜與歧視,並向大眾展示共融力量。
「共融體驗活動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轉變及影響」的研究 親切委託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進行本港首個「共融體驗活動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轉變及影響」的研究,以探討不同的共融體驗活動對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這亦是我們第二個有關兒童社會共融的專題研究。
出版繪本故事書──《親親‧融融》童書系列 2011年12月,親切得到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支持,出版全港首套為幼稚園兒童而設,以共融為主題的繪本故事書《親親‧融融》童書系列,培養幼童成為關愛的新一代。
親切共融帆船隊正式成立 親切成立了首支以能力障礙年青人組成的「親切共融帆船隊」,隊員在一連串的訓練和海上實習中挑戰自我、突破限制,同年更在「24小時慈善小艇賽」中,勇奪Sailability小組賽艇的第三名。
出版教養書藉《親親孩子説故事:讀出關鍵品格》 親切聯同兒童專家湯崇敏女士、親子共讀專家蔡淑玲女士(菜姨姨)首次出版以品格和培育小孩閲讀興趣為主題的教養書《親親孩子説故事:讀出關鍵品格》,與家長同行,培育出具關愛品格的新一代。
開展「青少年職場共融體驗」計劃讓不同能力與背景的年青人有機會到不同的商界企業,體驗工作生涯,學習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同時,提供一個親身接觸的機會讓企業員工接觸和認識不同人士的特性,建立多元、接納及關愛的企業文化。